3)第三节战争机器_我的东北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交给银行的那些专家负责吧。除了工业、农业外,张学良还让相关部门制定了宽松的副业第三产业等等发展的条框,鼓励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东北政府的经济收入。

  东北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便是石油。

  本来东北在新中国建立前一直被国际上那些地质专家认定为“不可能产油”的地区,但是由于张学良的“先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数个东北大型油田在1929年初被提前几十年开采出来,当然他对外托称是邀请了德国地质石油专家勘探出来的,“中国东北石油集团公司”随之成立,这是东北政府直接控制掌管的亚洲最大的石油集团公司,张学良则是最大的股东。同时油田附近衍生出大批化工集团和化工加工厂也拔地而起。氨厂、硫酸厂、电解碱厂、乙烯厂、塑料加工厂等石油化工厂的发展不但能解决东北的军民能源问题,同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东北经济发展,这其中还能培养东北的化工人才,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国内外销售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一举多得。当然这些油田油井的重要张学良也心里很清楚,为了不被敌对势力破坏,张学良准备特地调拨军队和武警进行保护。

  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科教。科学和教育也是东北的发展重点,张学良和张作相、莫德惠等人仿造后期新中国的教学制度(大半是张学良的“创意”),结合东北现状制定了一套严密的“东北教育大纲”,学校教育设定为幼学教育(一年)、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三年)和大学教育。新出炉的《中国东北教育法》规定东北7岁儿童必须上学接受学校教育。各地政府兴建学校,每个市(县)的小学和中学的数量都有相关法律规定。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全东北适龄儿童就学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为了方便文化交流和文字使用,东北政府推广简体字,主要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和著名教育家王世杰负责,教育部现行公布了3000个常用汉字的简繁对比表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这又是张学良通宵n个晚上的心血成果)。

  大学是教育高等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大学通常被人们比作知识殿堂上的象牙塔,可见它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张学良统计了一下东北的大学,此时东北公立和私立的大学共有19所,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等,张学良首先将规模较小或者私人大学以东北系元老冯德麟之子冯庸创办的“冯庸学堂”为主体统一合并

  请收藏:https://m.jxjbj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