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淡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都知道,是自己,是自己这类人……

  科举制度在明朝发展到了巅峰期,真正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一旦有了功名,就相当于鱼跃龙门,一旦中举,就能横行乡里,一旦身登皇榜,一族都能鸡犬升天。

  如华亭徐家纳数十万顷田亩的事在全天下哪个府洲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死路,所有人都知道最后会冒出黄巾赤眉,将一切撕碎,然后重新开始。

  但既得利益者无法去违背这样的潮流,也正因此,虽然张居正人品、名声都算不上好,却能青史留名……虽然他最终失败了。

  沉默了很长时间,高拱咳嗽两声,轻声道:“海贸获利如此之丰,能解朝中用度,再以一条鞭法为主,当能重头收拾。”

  “考成法的确应当削弱,但却是重中之重。”张四维补充道:“展才适才亦言,若官员贪腐无能,纵国库充盈,亦无力回天。”

  钱渊连连点头称是,“有了银子,有了能吏,才能整顿边关,才能修缮黄河,才能赈灾地方……”

  相对而言,高拱和张四维没有张居正那样的胆气,他们不约而同的将清查天下田亩这一条排除在外。

  历史上几次大名鼎鼎的政治改革,商鞅变法是为了强秦,虽然自身车裂,然秦始皇以此为基,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王安石变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天下大局的影响,西夏崛起,辽国占据燕云,北宋长期处于战战兢兢的心理状态中。

  而张居正不同,虽然明朝在嘉靖年间已然烂了大半根子,北方俺答,南边倭寇,西面还有土司作乱,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还算平稳,明王朝并没有体会到秦国、宋朝那种压迫力……努尔哈赤现在远没有冒出头来呢。

  原本的历史中,张居正身登首辅之位,却没有坐享其成……要知道如果他老老实实不折腾,下场可比他老师徐阶要好太多了,何至于牵连家人。

  其他的变法也就算了,清查天下田亩……张居正这种聪明人难道想不到自身最后的结局吗?

  虽然钱渊看这厮怎么看都不顺眼,但他也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勇气……不管是为了青史留名,还是为了社稷,或者为了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平民百姓,终归他张居正以自身为祭品,纵身一跃。

  所以,在高拱、张四维、钱渊开始讨论细节,甚至开始讨论海运可能性的时候,张居正始终一言不发。

  张四维起身告辞,张居正巍然不动,缓缓道:“土地兼并难决,但若行一条鞭法,至少需鱼鳞册上田亩比之永乐年间,一旦他日海贸断绝,何以继之?”

  现在是有海贸带来的庞大税银,如果没了这笔收入……那怎么办?

  行一条鞭法,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是以银代实物,二是增加明面上的田亩数目。

  没等钱渊作答,张居正继续道:“当年张某游历天下,行迹遍布湖广、南直隶、两浙、江西,贫苦人家多有弃儿之举,红薯、洋芋一旦推广,数十年间人口剧增,何以为之?”

  张居正显然想了很久,一旦人口剧增,土地分配的情况只会越来越恶化。

  钱渊在心里嘀咕了声,货比货啊!

  自己说的天花乱坠,高拱、张四维明显看不穿……但张居正这厮还真没那么好哄!

  “叔大兄,海贸可不仅仅只是贩货收银而已。”钱渊耐心的轻声细语道:“海外之地宽阔无边,仅如今少有人住的舟山,可容百姓数以十万计。”

  “大小吕宋岛约莫四个浙江省大小,其上多有明人移居,稻谷一年三熟……”

  “其实辽东多有沃土,只因少有人烟,难成气候,如今有红薯、洋芋……若能许免税五年或十年,移民去辽东……”

  钱渊说的天花乱坠,高拱还好,张四维已是连连点头,但张居正面带狐疑……他很清楚面前这货,那张嘴可不仅仅只是尖酸刻薄。

  的确,钱渊今天来就是来扯淡的。

  获取更优质的阅读体验请访问手机版网址:/book/5271/

  请收藏:https://m.jxjbj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